战国地图演变(公元前453-公元前222年)
战国时期的中国在四百余年的时间里,历经各个时期的剧变,疆域演变也是一波三折,历经七国争霸,大秦一统两个历史时期,其间各个诸侯国互相争斗,不断的扩张领土,并逐渐形成强弱悬殊的局面。而在这个时期的地图演变中,也反映出了这一时期的政治军事态势。古代农业文明达到了一个高峰。它为后代留下了开垦边疆、发展农业、开启丝绸之路的珍贵经验和史料,成为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公元前453年,那个时候的周朝天子已无力掌握各个诸侯,韩赵魏三家已分晋,形成了战国七雄争霸的局面,它们分别是秦、齐、楚、燕、赵、魏和韩。这个时候的地图,疆域已经非常广阔,每个诸侯国都有着自己(相对)稳定的边界,想要改变领土边缘一定要经过一场战争。
到了公元前320年,秦国开始崛起,经过100年的征伐逐步统一了六国。这个时候的地图变化非常明显,秦国领土扩张后,覆盖了整个华夏中原地区。
总体来说,在战国时期,地图变化剧烈,边界消长,国家兴亡,但最终各国的版图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中停留下来。历史告诉我们,成功的政权不是单纯靠扩张地盘获得的,而是靠着自己的文化、经济、军事实力及统治能力够得到稳固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