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地图演变(公元前221-公元前209年)
秦朝疆域在始皇帝登基后十几年间虽然没有大规模的变动,但是边陲之地疆域不断变化。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十余年秦朝地图演变的过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了对六国的统一,开始了对当时概念的天下的征服。这时候的秦地图中,伏波东南,安抚闽、粤;开始动兵西南。这个地图隐含着秦始皇想要掌握中国地理南北之大,西南之重的理念。
随着西南攻势的进行,秦始皇对帝国的掌握也变得逐渐有力。公元前221年,秦“四海定,书同文,车同辙”。这说明秦始皇注重的不仅仅是地理的统一。所以将精神文化等等统一起来,为后续的大一统工程实行做足准备。
在公元前215年的秦朝地图中可以看到,秦始皇不仅要修筑长城防御匈奴,还需要在南部动兵,控制了南方荆扬巫岭之地,统治康、滇、粤等南方部族。地图记录了秦军北击匈奴筑长城和南战西瓯凿灵渠两起重大事件,都是为了加固边防。
公元前213年,秦地图上除了北方的长城和南边的运河之外,还有徭役徙民充实南北。这说明秦朝开始向全国各地大力推动人口转移政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社会稳定开发边陲。
公元前210年,秦朝地图上记录了祖龙空望蓬莱岛和徐福入海鲍鱼腥的传说。这一张地图显示了徐福东渡大海至日本路线。
到了公元前209年△,始皇帝驾崩第二年,秦帝国开始崩溃。陈胜吴广起义,秦帝国仿佛一夜之间回到了战国烽火连天的局面。
总的来说,秦朝的地图演变反映了当时统一中国的秦朝王朝在地理上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都反映了秦始皇将中国纳入一个强大统一的国家理念的思想和意识水平。可惜始皇帝去世后后面的事情完全没有按照他的预想进行,千秋万世也不过是一厢情愿!
-文中地图节选自布哈林《中国历史地图详细版》侵删。